老精稀纪念币火烧彩、化学彩案例详细分析
在纪念币收藏中,拥有自然五彩的老精稀纪念币更加稀缺,价值也高,进而导致一些不法商家企图通过后期手段伪造自然五彩来牟利,其中以火烧、化学养护两种手段最为常见,下面以近期爱藏评级发现的一批火烧彩和化学彩为例,详细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两种手段形成的假彩有何特征。
火烧彩
大部分金属在经过高温煅烧处理后,其表面氧化速度都会大大提高,主要特征为金属表面出现变色现象,因此常见一些不法商家企图通过煅烧方式批量生产彩币进行牟利,这一种彩也通常称为“火烧彩”,如以下两枚建国40周年纪念币就属于典型的火烧彩。
1
先看其中其中一枚建国40周年纪念币,其整体五彩分布相对比较杂乱,且币面呈现的光泽较为暗淡,不自然。
仔细观察其正反面,也发现存在多处火烧后形成的不规则杂色块,与整体五彩颜色截然不同,显得非常突兀。
2
下面这枚建国40周年纪念币同属后期人为煅烧而成的火烧彩,整体状态与上一枚接近,正反面五彩分布杂乱,光泽上比较暗淡,过渡不自然。
观察正面五彩的细节变化,也可以看到多处五彩状态非常浅薄,分布不均匀。
正面边缘的五彩上还夹带火烧后形成的杂色,整体过渡不自然,缺乏自然五彩由浅至深渐进的层次感。
背面也出现多处火烧后的杂色,呈现不规则分布,整体过渡不自然。
仔细观察该币背面,还可以清晰看到多处存在火烧杂质后留下的黑点,整体显得非常突兀。
可见,此类高温煅烧形成的“火烧彩”多表现五彩颜色杂乱,过渡不自然,甚至还会留下一些杂质点,主要由于煅烧过程中无法对火候温度、火烧面积等精准把握,导致所形成的彩随机性非常大,而且这种彩由于是极短时间内生成的,整体状态都会显得非常浅薄,仅仅是附着在币面,真正的自然五彩不仅色彩过渡自然,具有层次感,币彩一体。
化学彩
相比于“火烧彩”,通过化学药剂生成的“化学彩”更为常见,对新人杀伤力极大,如下这一批长城币就属于典型的化学彩,下面再抽取其中两枚详细分析。
1
整体观察下面这枚长城币的状态,正面呈环五彩分布,背面五彩则均匀分布在底板、字体及图案上,但正反面光泽都较为暗淡,缺乏过渡感。
进一步观察此币细节发现,正面面值“壹圆”字体边缘的完全一点五彩都没有,而字面及周围底板都有清晰的五彩分布,出现明显断层,不符合自然五彩形成规律。
在正面上方底板与长城图案之间区域的五彩看似均匀过渡,仔细观察发现其过渡非常紊乱毫无规律,底板上的彩也非常浅薄,缺乏自然五彩那种币彩一体的厚实感。
背面下方多个字体边缘没有五彩,而周围底板缺出现厚度较为均匀的五彩,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完全不符合自然五彩由浅至深逐渐过渡的规律。
仔细观察发现背面中间天安门图案覆盖均匀着一层均匀五彩,但彩的状态较为浅薄,而且图案边缘多处与底板之间出现明显断层,没有一丝五彩的出现,也并不符合自然五彩的分布规律。
2
再者看以下这枚长城币,整体观察正反面底板、字体与图案都被淡淡的五彩均匀覆盖,并未见大面积断层情况,但同样整体光泽较为暗淡。
再仔细观察正面局部细节,发现字体多处字口中间都没有彩的出现,存在明显断层,且字体边缘的彩过于浅薄,仅仅是附着于币面之上。
再看仔细观察正面顶部底板与长城图案之间的交接处五彩的状态,理应是出现由浓转淡逐渐过渡,但却出现断崖式分层,整体过渡非常紊乱不规则,缺乏层次感。
背面个别字体的字口间存在同样的五彩断层问题,还可以看到周围底板覆盖的五彩非常浅薄,只是附着在底板表面。
仔细观察也发现国徽中间五角星区域的五彩状态显示异常,不仅整体光泽缺乏过渡感,且图案与底板周围的五彩有着明显的浓厚之分,不符合自然五彩形成的规律。
可见,通过人为后期化学手段形成的五彩同样会破坏币面原始光泽,而且由于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浓度、时间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彩只是浮于表面,分布规律紊乱,没有过渡感。
鉴于目前假彩老精稀纪念币已经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势,甚至有的假彩堪比自然五彩一般,爱藏评级后续也将继续曝光更多金属币假彩案例,提高广大藏友的鉴赏水平,避免损失。
爱藏评级使命:推动钱币评级标准化,挖掘钱币收藏价值,促进钱币资产流通,传承保护中国钱币文化。
爱藏评级价值观:长期主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