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咸丰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七位皇帝。咸丰继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清王朝到这一时已然是千疮百孔。而咸丰帝本人治国无方,朝政十分腐败,致使清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期间,在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不久,太平军进占湖南、湖北,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并在此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而此时,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清廷抵抗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为了弥补财政不足,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如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等,但均于事无补。
咸丰时期政府内外受困,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开始大量铸造钱币,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王莽之后又一个币制混乱时期,此时钱币铸量多,且复杂,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可谓绝无仅有。在中国货币史上,咸丰钱币堪称版别最为繁杂的种类之一。
(一)咸丰钱基本特征
咸丰元年时,朝廷规定每枚制钱重一钱二分,到第二年,减为一钱,但实际铸造时大多轻于规定的重量。
咸丰钱背面有满文纪局,满、汉文纪局,汉文纪值、纪重等多种,版别繁多。一般小平钱称“通宝”,自折四、折五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二文到当千。咸丰通宝小平钱多为民间私铸,劣质薄小,直径2.2~2.7厘米,重2.3~4.1克之间,鹅眼钱重不足1克,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多样,由于受到各等重宝、元宝大钱的冲击,通宝钱贬值严重。咸丰年间,还另铸造了一些铁、铅钱。咸丰大钱中另有一种宝泉局背铸有星月纹图案钱,此种钱币当为克勤郡王庆惠铸造,有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四种。
(二)咸丰时期铸钱局
咸丰一朝共设有三十个铸钱局,包括宝泉、宝源、宝直、宝蓟、宝德、宝河、宝陕、宝巩、宝晋、宝济、宝苏、宝渐、宝福、宝昌、宝武、宝川、宝云、宝东、宝黔、宝南、宝州、宝广、宝桂、宝台,以及新疆地区的宝迪、伊犁、阿克苏、库车、叶尔羌、喀什葛尔。下面将内地各个钱局铸币情况分述如下:
宝泉局:在咸丰朝流通钱中,宝泉局的铸量最多,是我们今日所见咸丰钱中占比例最大的钱局。由于分厂多,导致版别纷繁,钱文秀美,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共七等。
宝源局: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共七等。宝源局自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始铸当十大钱,十月开铸当五十大钱,十一月又添铸当五、当百、当五百、当千等大钱。七年八月又铸铁质大钱。宝源局大钱材质多样,有红铜、黄铜、铁质、铅质,版别、书体变化复杂,同一当值的大钱,大小轻重差异较大,有当百小于当五十者。
宝直局:直隶省铸钱局,设于保定,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共五等,其中当五钱币铸造较为稀少。宝直局咸丰钱铸造精良,版式单一,大钱为“缶”宝,小平钱和铁钱多为“尔”宝,铜钱多为“尔”宝。当十、当五均为铁母。由于在天津、正定、大名等多处设分局广铸小平铁钱,今见小平铁钱版式多样。
宝蓟局:直隶省蓟州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共五个等级。其中,小平与当五钱铸造量很少。小平至当十钱“宝”字为“尔”宝;当五十、当百钱“宝”字为“缶”宝。
宝德局:直隶热河地区承德铸钱局。创于咸丰四年(1854年),《清会典》卷 记载:“(咸丰)四年奏准热河设立宝德局……照部颁式样,配铸当百、当五十、当十大钱。”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共五个等级。小平、当五钱“宝”字为“尔”宝,大多为铁钱;当十、当五十、当百“宝”字为“缶”宝。
宝河局:河南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共六等。宝河局当五百、当千大钱是各局同纪值钱中版别最少的。小平钱“宝”字为“尔”宝,其它大钱“宝”字为“缶”宝。宝河局咸丰钱,以当百钱数量最多。
宝陕局:陕西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共六等,分大小样。
宝巩局:甘肃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共七等。版别复杂多样。
宝晋局:山西省铸钱局。纪值有小平、当十共两等,有铜、铁钱。
宝济局:山东省铸钱局,设立于济南。纪值包括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共四等。其中当十、当五十钱“宝”字多为“缶”宝,而“尔”宝见于四个纪值等级中。
宝苏局:江苏省铸钱局。宝苏局咸丰钱版式极多,江苏处于清军和太平天国对峙前沿,铸钱原料来源受阻,加上浩繁的军需开支,使宝苏局成为首先响应开铸大钱的省份之一。咸丰三年末,宝苏局始铸咸丰当十钱。四年初,开铸当十以上大钱。咸丰四年二月,宝苏局在清江浦设分局,赶铸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钱。咸丰五年,宝苏分局又试铸铁大钱和添铸当二十、当三十大钱。
宝苏局咸丰钱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共七等。除遵循当百称元宝、当五十以下称重宝、小平称通宝的规律外,当百为“缶”宝,当五十及以下为“尔”宝。其中小平至当百钱文用楷书书写,书体工整,铜质精好。
宝浙局:浙江省铸钱局,流通钱只有小平、当十两种纪值,另有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百等纪值的大小样试铸钱。
宝福局:福建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共六等,其中小平钱有铜、铁材质。宝福局咸丰钱极具特色,有通宝小字、重宝、重宝边郭计重等三个品种。通宝小字和重宝分别有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四等。重宝边郭有当五,二钱五分;当十,计重五钱;当二十,计重一两;当五十,计重二两五钱;当百,计重五两,共五等,其中当百及当五稀见。
宝昌局:江西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共三等。
宝武局:湖北省铸钱局,设局于武昌。纪值包括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共五等,版别复杂。
宝川局:四川省铸钱局,纪值包括有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共四等。
宝云局:云南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十、当五十三等,铸造不精。
宝东局:云南省东川府铸钱局,只见小平与当十两种纪值。
宝黔局:贵州省铸钱局,流通钱中有小平与当十两个纪值等级。另有部颁样钱当五十,但很少见。小平钱大多铸造不精。
宝南局:湖南省铸钱局,仅见小平钱一种。
宝州局:云南地区某一铸钱局,只见有小平钱。
宝广局:广东省铸钱局,仅见小平钱一种。
宝桂局:广西省铸钱局,纪值包括小平、当十、当五十共三等。
宝台局:台湾铸钱局,铸造有咸丰通宝钱,连横先生认为台湾铸造过咸丰当千大钱【连横著《台湾通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3页;张庸吾《清季台湾之货币流通考》,载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经济史初集》,台湾银行,1954年。】。咸丰三年 (1853年),台湾相继爆发了李石、林恭领导的农民起义,为筹错军饷,台湾地方当局销毁大炮在嘉义铸造当十、当五十、当百、当千大钱数种。
(三)克勤郡王铸币
今所见宝泉局所铸造的咸丰当五十、当一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大钱背面“当”字两旁铸有左月右星者,不同宝泉局所铸其他大钱。据考证,这六种大钱是克勤郡王庆惠捐铜所铸。
爱新觉罗·庆惠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克勤毅郡王岳托后裔,是第十四代克勤郡王,于1842年承袭郡王位。咸丰三年(1853年)户部及各省始铸大钱。为补充军费开支、协济八旗兵饷,内阁大臣分管户部事务的克勤郡王庆惠等人积极想法设法为朝廷开源,奏请“捐铜铸钱”,咸丰帝准奏,命庆惠、文瑞等督办。据《咸丰泉汇》一书《克勤郡王铸钱》记载,克勤郡王庆惠等在奉旨督办“捐铜铸钱”事宜的过程中,于咸丰四年三月十四日向咸丰帝上奏阐明,欲开设新钱局仿造宝泉、宝源二局铸钱的办法,专门铸造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这四项钱“磨砺精工,俾人人之所宝贵。且与二局制钱、钞局宝钞相辅而行,绝无妨碍”。但这奏议未得到咸丰帝的批准,只允许京城宝泉局铸造一批背有星月纹的大钱作为庆惠捐铜的标记。对于这一过程,《东华录》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咸丰四年三月丁巳,谕内阁,庆惠、文端奏遵议。铸钱立票章程一折,户工两局鼓铸钱文,向有旧章,此次准庆惠捐铜铸钱,原以协济兵饷之不足,所请颁给印信钦定钱局,是欲与宝泉宝源两局之外,另立一局,殊属非是,着不准行。其余各条,均着照此议办理。宗人府主事钟岱等准其差委,毋庸添置监督名目,以符体别。庆惠、文端当认真督办,以其有裨实用,不在铺张名目,徒事虚文也。可知克勤郡王欲另设专局鼓铸大钱未准,故沿用宝泉局字样,特价星月以示区别耳”【丁福保《大钱大词典》(下),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20页。】。在马定祥先生主编的《咸丰泉汇》一书中,收录有不同材质、不同面值咸丰背星月大钱56枚。清鲍康在其所著《大钱图录》中,在咸丰背星月大钱旁加注:“幕有星月克勤郡王铸进。”所以克勤郡王所铸的大钱大都带有星月纹标记。直至咸丰四年八月,咸丰上谕“所有庆惠等现设钱局著即停止,并将以前捐输铜斤及铸钱数目一并移交户部”【黄霄鹏《故宫清钱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6页。】,庆惠捐铜铸钱之事才彻底宣告结束。我们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虽然庆惠所设铸钱局未获正式批准,但宝泉局确实在咸丰四年的三月到八月间铸造了一定数量的咸丰背星月大钱。
克勤郡王捐铜所铸的咸丰大钱材料主有黄铜和红铜两种,另有部分铁钱和铅钱。因只试铸发行了几个月,所以数量较少,但铸造极其精美,属于咸丰大钱中的珍贵币种。文献记载庆惠还曾奏请铸当四百大钱,但未见实物留存。
(三)币制混乱与通货膨胀
咸丰一朝是清代币制最混乱的时期,不同面值、不同质地、不同铸局、不同版别,约有千种钱币。其币制的混乱,比新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恶性通货膨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钱币的重量变动频繁,大小错杂,有的甚至轻重颠倒,如个别钱局的当五十重于当百,当百重于当千。货币流通膨胀,币材减重变质,币值不断下跌。第二,币材种类繁多,有铜钱、铁钱等,铜钱中又分紫铜、红铜、黄铜。第三,计值繁杂,共分十五级,自一文至当千,有制钱(铜、铁、铅三种都有)、当四(红铜)、当五(铜、铁钱)、当八(红铜)、当十(三种都有)、当二十(铜)、当三十(铜钱)、当四十(铜)、当五十(三种都有)、当百(三种都有)、当二百(铜钱)、当三百(铜)、当四百(铜)、当五百(三种都有)、当千(三种都有)。第四,铸局猛增,除原有嘉、道以来各局外,已废者重开铸,另新设宝德、宝迪、库车等局,大都铸造不足值的大钱。第五,含铜量不够,成色差,有的钱局制作工艺较差。
因为广铸虚值大钱,导致钱法混乱,物价飞涨,举国非议。清政府无计划地发行大量币值过大的大钱,造成民间私铸风起,很快,大钱就失去信用。当时当百以下大钱,在京城还可以勉强流通,百里之外即无人使用,外地来京的商贩拒收大钱,不肯贩粮食进城,以致于京城粮店纷纷关门,当铺停止收当兑换,造成大钱壅滞不行。这就迫使朝廷于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下令停发当百以至当千大钱。不久,当五十大钱也无法行用。咸丰五年,只是用当五、当十两种钱币。但是,此两种大钱同样名实不符,在市场上照旧无法流通,即使使用,买卖者还是把大钱的账面价值折回到它的实际价值之后才相互交换。咸丰六年,朝廷又以搭收搭放的形式强迫人们使用大钱,即政府发放饷俸等时,将大钱、制钱、纸币以一定比例发放;在征地丁银、各项税收时,也规定了银两、大钱、制钱、纸钞的比例。但即使这样,也难以改变大钱不断贬值、流通受阻的现实。到咸丰九年(1859年),当十大钱一文仅仅可以抵制钱二文,贬值五倍。咸丰一朝为应付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通过广铸铸大钱等手段获取财政收入,然而,品种繁多、五花八门的咸丰大钱、小钱、轻钱、重钱,也未能挽救清朝走向衰落的趋势。